第一时间 | ELCC首日口头报告精彩荟萃
欧洲肺癌大会(ELCC)是肺癌领域受业界关注的重要学术会议之一。2023年ELCC于当地时间3月29日~4月1日在丹麦哥本哈根+线上举行。医脉通精选ELCC首日口头报告专场3项关键研究进展,以飨读者。
APPLE研究更新:一线奥希替尼脑转移
风险更低,两种策略OS相当
背景:2016年之前,第一/二代EGFR TKIs是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(NSCLC)的一线治疗选择,疾病进展后选择有限。自发现获得性耐药突变EGFR T790M以及奥希替尼问世以来,这部分患者的治疗模式发生转变。高达60%患者经第一/二代EGFR TKIs治疗进展后可能出现T790M突变,并可给予奥希替尼治疗。
APPLE研究显示,可通过ctDNA检测连续监测T790M突变,约17%患者在RECIST评估进展前可发现分子学进展,从而可更早地接受奥希替尼治疗,18个月无进展生存(PFS)率达到87%,研究达到主要终点。今年ELCC大会上,研究者公布该研究最终总生存期(OS)结果及探索性分析结果。
方法:APPLE是一项3臂、非比较性II期试验,旨在探索吉非替尼序贯奥希替尼对比奥希替尼一线治疗晚期EGFR突变NSCLC患者的疗效。入组患者被随机分配至A组(奥希替尼治疗,直至按RECIST标准评估显示疾病进展[PD])、B组(吉非替尼治疗,直至ctDNA检测显示EGFR T790M突变或RECIST评估显示PD)或C组(吉非替尼治疗,直至RECIST评估显示PD),B\C组后续接受奥希替尼治疗。本次分析将B组和C组进行合并分析。主要终点是18个月PFS率。次要终点包括OS和脑PFS(BPFS)。 在符合方案数据分析(PPP)人群中进行分析。所有患者每8周进行一次脑部CT扫描。
试验设计
结果:2017年11月至2020年2月期间,156例患者被随机分组(A组:53例、B/C组:103例),136例患者被纳入PPP人群分析。A组和B/C组中女性占比56.6%和69.9%,EGFR 19外显子缺失突变患者占比66%和64%,基线脑转移患者分别占比19%和29%。
患者基线特征
B/C组82%患者PD时接受奥希替尼治疗。
后续治疗方案
A组和B/C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9.5个月和21.39个月。A组和B/C组的18个月PFS率分别为51%和61%。
PFS结果
A组和B/C组的中位OS分别为未达到和42.8个月,18个月OS率分别为84.4%和82.3%。
A组、B/C组(ctDNA检测)、B/C组(影像学显示PD)的中位OS分别为未达到、未达到和42.84个月。
OS结果
OS结果(奥希替尼 vs 顺序治疗)
A组和B/C组的中位BPFS分别为34.3个月和22.3个月,18个月BPFS分别为82.2%和63.5%。
BPFS结果
ctDNA清除率分析
结论:APPLE研究显示,为制定EGFR突变晚期NSCLC治疗策略,通过ctDNA连续监测T790M突变可行。一线使用奥希替尼显示出脑部疾病进展风险更低。此外,研究发现,这两种治疗策略的OS结果相当。
新模式初探索:
奥希替尼联合局部巩固治疗晚期NSCLC
背景:大多数对奥希替尼应答的EGFR突变NSCLC患者最终会产生耐药。使用局部巩固治疗(LCT)可消除残留病灶,可延缓耐药性并改善临床结果。奥希替尼+LCT的安全性尚不明确。本次ELCC大会上,研究者公布的一项多中心、随机II期研究,初步探索了奥希替尼±LCT的安全性。
方法:未接受EGFR TKIs治疗的EGFR敏感突变(L858R突变/19外显子缺失)NSCLC患者或初始治疗后T790M突变患者接受6-12周的奥希替尼诱导治疗。按照RECIST 1.1标准无进展患者被随机分配至奥希替尼组和LCT+奥希替尼组。主要终点是PFS。次要终点包括安全性等。患者每8周进行一次评估。
结果:2018年至2022年期间,122例患者(中位年龄65岁)被随机分组,奥希替尼组和LCT+奥希替尼组分别纳入63例和59例。在59例接受LCT的患者中,35例(59%)仅接受了放疗(RT),17例(29%)患者仅接受手术治疗,7例(12%)患者同时接受RT和手术。
中位随访16个月时,无4/5级不良事件(AE)发生。奥希替尼组和联合组3级AE发生率无明显差异(16% vs 29%;P=0.08),奥希替尼组最常见3级AE为低钠血症(4.8%)、转氨酶升高(4.8%)和肺炎(3.4%)。联合组最常见的3级AE为低钠血症(6.8%)、腹泻(3.4%)、脓胸(3.4%)和肺炎(1.7%)。在接受RT的42例患者中,1例患者(2%)发生3级AE。在24例接受手术的患者中,3例患者(13%)发生3级AE。
结论:与对照组相比,奥希替尼+LCT在EGFR突变转移性NSCLC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,严重不良事件增加无显著性差异。临床试验信息:NCT03410043。
CHRYSALIS研究长期随访:
42%患者有持续临床获益
背景:EGFR 20外显子插入突变是第三常见EGFR突变类型。Amivantamab是一种EGFR/MET双特异性抗体,已获FDA批准用于含铂治疗后疾病进展EGFR 20外显子插入突变晚期NSCLC患者。2020 WCLC大会上,CHRYSALIS研究显示,中位随访9.7个月时,BICR评估的总缓解率为40%,缓解持续时间为11.1个月。今年ELCC大会上,研究者公布长期随访结果。
方法:CHRYSALIS研究纳入含铂化疗后进展的EGFR 20外显子插入突变晚期NSCLC患者。入组患者接受1050mg Amivantamab(1400 mg,≥80 kg)。按照RECIST v1.1标准由研究者评估疗效。
结果:共114例经治晚期NSCLC患者纳入分析,患者基线特征见下表。
基线特征
截至2022年9月,中位随访时间为19.2个月,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7.5个月,48例(42%)患者存活。由研究者评估的客观缓解率(ORR)为37%(95%CI,28-46),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12.5个月(95% CI,6.9-19.3),在各亚组中,包括老年患者(年龄≥65和75岁患者的ORR为32%和33%),多线治疗患者(既往接受2线以上治疗患者的ORR为53%,既往接受免疫治疗和EGFR TKI治疗患者的ORR分别为42%和52%);既往铂敏感、铂耐药患者的ORR分别为36%和31%。
中位PFS为6.9个月(95%CI,5.6-8.8),中位OS为23个月(95% CI,18.5-29.5)。
PFS和OS结果
48例患者(42%)有持续临床获益,接受Amivantamab治疗≥12周期(每周期28天)。中位治疗持续时间2.6年时,15例患者(13%)仍在接受治疗,11例患者达到部分缓解、4例患者达到疾病稳定为最佳缓解。
接受Amivantamab治疗的长期临床获益
较好PS评分、基线RAS/RAF/MEK突变和达到部分缓解患者与持续临床获益相关。
持续临床获益与基线RAS/RAF/MEK突变相关
未观察到新的安全性事件,皮疹(所有级别,89%)和输液相关不良事件(67%)仍最常见。
安全性分析
结论:中位随访19.2个月时,中位OS为23个月,2年OS率为47.2%。中位治疗持续时间2.6年时,13%患者仍在接受治疗。Amivantamab在经治、EGFR 20外显子插入突变晚期NSCLC患者中仍显示出持续、较好的抗肿瘤活性,在各治疗亚组均观察到较好的抗肿瘤活性。III期PAPILLON研究正在评估Amivantamab+化疗对比化疗用于EGFR 20外显子插入突变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。
参考来源:
[1] 1O-Osimertinib versus gefitinib followed by osimertinib in patients with EGFR-mutant non-small cell lung cancer (NSCLC): EORTC Lung Cancer Group 1613 APPLE trial.2023 ELCC.
[2] 2O-Phase II randomized study of osimertinib (OSI) with or without local consolidative therapy (LCT) for metastatic EGFR mutant non-small cell lung cancer (NSCLC): Analysis of adverse events (AEs).
[3] 3O-Long-term efficacy, safety, and predictors of response to amivantamab among patients with post-platinum EGFR Ex20ins-mutated advanced NSCLC.
编辑:Yuna
审校:Yuna
排版:Yuna
执行:Yuna